扫一扫关注微信公众号
2023-03-30 00:00
来源:本站
潜江市慈善总会2023年工作计划报告
2023年3月30日
各位理事、监事:
现在,我代表市慈善总会向大家报告市慈善总会2023年工作计划,请大家审议,提出意见。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提出,发展慈善等公益事业,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市慈善总会将锚定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全省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慈善总会、市民政局的指导监督及社会各界的参与支持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湖北省慈善条例》为准绳,按照党和国家赋予慈善事业的新使命、新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化提质增效,行稳致远的工作要求,践行突出重点、服务社会的发展理念,主动识变应变,增强大局意识、品牌意识、创新意识、风险意识。凝心聚力,拓宽慈善募捐渠道,优化慈善服务理念,壮大慈善援助力度,培育慈善文化发展。努力发挥慈善事业在我市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打造具有潜江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
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募捐慈善款物总量争取达到1870万元,慈善活动支出不低于当年总收入的70%,项目运作成本费用控制在3%以内,慈善救助和公益活动惠及5万人以上。
实现以上目标,重点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聚焦“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项目,围绕社会民生需求实施“幸福家园”项目,确保品牌效益更加凸显,预期筹募资金1100万元,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共同缔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未来几十年我国“三农”工作的核心与重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亿万农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充要途径。2023年,市慈善总会将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我市乡村振兴的战略布局,聚焦“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汇聚广泛的社会力量,在项目、资金、物资等方面开展爱心助力接力,力推我市幸福“幸福家园”村社互助项目转型发展。
具体实施方案为上承省慈善总会,下联全市各区镇街道,形成省市镇(区、街道)三级的“乡村振兴基金”联合筹募和实施机制。一是组织全市区镇街道设立“乡村振兴基金”,发挥基金募捐功能,锚准村社“公共、公益”实际需求,细化村社项目分类,推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美丽湾台”、拓桥修路、村组文体广场、“公益性公墓”建设、道路亮化、等一批项目落地。确保推出的每一个项目都接地气、得人心、惠百姓。二是以“五社联动”为抓手,指导村社发起项目建设资金众筹。组织村民、居民、驻村部门、单位、企业及关心家乡建设的各界爱心人士献计献策,捐款捐物,积极投身“幸福家园”项目建设,创建“慈善助力乡村振兴示范点”,打造乡村振兴的慈善样板和服务品牌,为促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三是整合资源,积极争取省慈善总会项目配捐资金扶持。实现省、市、镇(街道)、村四级联动,确保活动收到实效,推进效益最大化。预期筹募目标为1100万元,其中,各村社在省慈善总会“幸福家园”建设平台筹募1000万元,市慈善总会配捐50万元,争取省慈善总会配捐50万元。凝聚各方力量,助力实施乡村振兴。
二、依托省慈善总会“医路同行”平台,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帮助我市贫困大病患者在“医路同行”平台募捐,预期筹募资金500万元,助力构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防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一痼疾,是横亘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面前的巨关。由湖北省慈善总会依托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公益宝”,于2017年8月推出的“医路同行”项目,迄今已实施6年。该项目以公开募捐和慈善服务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医路同行”项目管理平台,接入合作医院、合作药店的收费系统,由省慈善总会直接与合作医院、合作药店进行患者治疗费用结算。同时,患者也可通过慈善系统直接提现。这是我省各级慈善组织参与“健康扶贫”的一大创举,获评2022年湖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案例。
2023年,我会将继续携手市义工联合会,进一步加大“医路同行”项目宣传、组织力度,以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为主线,依托慈善信息化平台,指导各区镇街道为困难大病患者提供精准化、多元化的慈善医疗服务,帮助辖区内贫困大病患者开展“医路同行”网上众筹工作。一是充分激发市慈善总会“医路同行”专员能量,配合市义工联合会组织建立“慈善医疗众筹”志愿小分队,采取集中或分散式宣讲方式,让社会各界进一步知晓此项目,熟练掌握众筹方法和程序。二是充分发挥我市“慈善医疗众筹”5大定点医院所有医护人员的能量,帮助住院病人开展“医路同行”筹款。三是密切与省慈善总会“医路同行”项目部互动,积极争取省慈善总会对我市实施这一项目进行全方位支持。预期募集专项资金500万元,其中,社会各界平台募捐450万元,省市慈善总会配捐50万元。并整合多方资源,打造“自救+互助+救助”的恤病服务模式,助力我市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建设。
三、持续擦亮项目品牌,以“慈善阳光班”为载体,实施“慈善助学、助教工程”,为国家孕育人才,为贫困学子托起希望的蓝天,计划筹措投入资助资金60万元。
“慈善阳光班”搭建了爱心人士与受助学生之间的连心桥,帮助到学生家庭,是对健全慈善事业促进第三次分配的有益探索与成功实践,曾荣获中国慈善领域最高奖项——中华慈善奖。市慈善总会从2006年开办首个“慈善阳光班”,已连续运行17个春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已成为潜江慈善响当当的品牌。
2023年,市慈善总会将继续实施“慈善助学、助教工程”,预期筹措投入助学资金60万元,实施助学、助教工程。一是在潜江中学延续开办“慈善阳光班”,投入40万元,资助98名品学皆优的贫困学生,帮助求学生涯异常艰难的贫困学子完成高中学业,从而改变自身及家庭命运,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有用之才。二是帮助部分学校改善教学环境,添置教学设施,计划投入20万元。
四、实施“慈善助残工程”,传递爱的符音,切实帮助贫困残疾人改善家庭生活状况,提高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让他们共享社会进步成果,预期筹募投入资助资金30万元。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随着社会进步,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为残疾人给予了更多的关爱,但仍有部分残疾人家庭因各种原因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困难。2023年,市慈善总会将继续实施“慈善助残工程”,传递爱的符音。采取三大措施救助市域内残疾人中的特困对象。一是对市域内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实施免费入院救治,助其康复。二是对市特殊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设施的添置改善给予资助。三是对市域内特困残疾人实施“救急难”。预期筹募投入资助资金30万元。
五、配合民政部门组织开展参与“湖北数字公益节”、“99公益日”等网络募捐活动,预期筹募投入专项资金80万元。
为充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提升全省慈善组织网络募捐和数字化能力,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湖北省民政厅、团省委、省红十字会指导下,由湖北省慈善总会主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省红十字基金会共同协办的湖北数字公益节,旨在营造充满荆楚地域特色的公益氛围,协助打造地方公益品牌,让更多企业和社会公众了解和参与公益,推动湖北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市慈善总会将密切配合市民政局参与这一活动。预期募集资金80万元。。
六、开展“扶贫济困、奉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预期筹募资金100万元。
把集中捐赠与日常性捐赠,有组织的捐赠与自发性的捐赠,常规性捐赠与应急性捐赠、善款募集和实物募集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搭建便民高效的慈善募集平台,动员市内外爱心企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扶贫济困、奉献爱心”行动,提高民众参与率,打造大众慈善,计划募捐100万元。
七、支持农村福利院建设,对部分农村福利院维修改造、基础设施添置给予帮助,预期投入资助资金25万元。
八、对特困群众的急愁难盼诉求实施“救急难”,计划投入资助资金35万元。
一是接力高层慈善组织在春节期间启动的“慈善春风送温暖”行动,计划投入救助资金12万元,对我市特困大病患者实施应时应急性救助,为大病患者的生命续航。二是投入3万元,在春节期间配合市委组织部开展农村特困党员生产扶持和生活救助工作。三是贯彻落实《省民政厅关于印发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方案的通知》(鄂民政函〔2022〕47号)精神,筹备10万元,实施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工作。四是筹备10万元,按市政府安排,对特大突发灾难实施应急救助。用心用情协力解决突发灾难。
九、加强慈善文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慈善事业要做大做强发挥最大能量,离不开慈善文化建设。2023年,市慈善总会将以即将启动的首届“湖北慈善奖”评选表彰活动为契机,向社会讲好慈善故事,传播慈善文化,积极做好奖项申报工作,大力表彰社会各界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慈行善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化慈善事业发展环境,积极营造全民参与慈善社会氛围,进一步开创潜江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同时,开展《慈善法》及《湖北省慈善条例》宣传贯彻活动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学校、进村社,让依法行善、依法兴善、依法治善理念深入人心。
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夯实事业发展根基;促进内部管理创新,提高机构运行效率
慈善组织的自身建设,是慈善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决定着组织存在的意义和事业的兴衰成败。2023年,市慈善总会将坚持慈善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两大取向”,着力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懂社会工作、既有事业心又有慈爱心的慈善人才;同时,深化阳光慈善建设,进一步梳理完善市慈善总会现有各项管理制度,建立监督机制,用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同时,严格按照中华慈善联合会2021年12月21日发布的《社区慈善基金运行指南》规定,对我会配合市民政局于2022年设立的社区基金进一步加强管理,统筹运用法定方式和闭环路径打好基金的募集、使用、管理、监督“组合拳”,确保社区基金的安全运行。切实巩固慈善公众形象,为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各位理事、监事:慈善组织,肩负的是行善、兴善、促善的使命,扛起的是大爱、聚爱、施爱的责任。只有把每一项具体活动都做得接地气、得人心、惠百姓,才能将凝聚、承接、传递社会大爱的职能不断放大。
各位理事、监事: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进入新时代,慈善工作有着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不断优化的大环境,城乡救助的大体系。我们一定要积极进取,顺势而为。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事半功倍、喜结硕果。实干托起梦想,奋斗成就未来!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省慈善总会和市民政局的直接指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理事的共同努力,我市2023年的慈善工作必将作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在新的起点上跑出更快速度,干出更高效率,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社会各界交出一份难中求成、殊为不易的发展答卷。
谢谢大家!